在大框架下尽快完善应急管理“三制”
责任编辑:教育科 发布时间:2018-07-02 11:09 点击率:
在大框架下尽快完善应急管理“三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雪峰谈应急管理
●成立应急管理部,就是将设想蓝图落地的重要一步,这是理顺相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责的关键步骤。
●要牢牢把握一个应急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改革的科学性原则。我们不能拍脑袋或者凭经验,进行应急管理体系设计。
●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规范、科学、有效运行,有赖于统一协调的法制体系支撑。目前,大量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与新的体制框架、工作机制要求存在较大出入,必须尽快进行系统性的修订完善。
●公共安全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社会各界参与,不能全由政府大包大揽。面对改革中的方方面面问题,大家要商量着来,在充分讨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拿出方案,完善各种应急管理制度与机制。
记者 杨金中
日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雪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加强应急管理相关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如何给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定位、摆位?
李雪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指出,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这篇讲话已经成为学习和研究公共安全的经典文献。近年来,发生重特大事故或影响重大的事件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发表重要讲话。在这些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位非常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态度十分鲜明,对工作目标也描述得十分清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比如十九大报告里,他用六句话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理念、途径、目标等极其丰富的内容。那怎么健全?成立应急管理部,就是将设想蓝图落地的重要一步,这是理顺相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责的关键步骤。
记者: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总结了哪些经验,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继承发展?
李雪峰:我们国家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一直在前进中探索。2003年抗击非典,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此后,我们开始探索加强应急管理的新路子,提出了“一案三制”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暴露出我国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些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了应急能力建设。经历了这些重大事件,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才取得一些初步成就,工作思路更加科学化,相关措施、制度更加规范化,全社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总量排名世界前列,新的风险挑战不断涌现。比如说,一场大雨就可能造成一个现代化大城市发生大面积内涝灾害,一场火灾会由于事后消除风险隐患工作不周引起“驱赶低端人口”舆论风波。总的说,经济高速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风险,“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公共安全国际合作。总之,方方面面的风险在不断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就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大框架下,不断完善我们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进一步健全综合应急管理的体系。
记者:当前,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即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改革进程中有哪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李雪峰:当前,应急管理部正在紧锣密鼓组建当中。应尽快使这个新部门的组建工作顺利完成,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牢牢把握一个应急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改革的科学性原则。我们不能拍脑袋或者凭经验,进行应急管理体系设计。在机构设置、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等方面,都要坚持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审慎地拿出方案、作出决策。
其次,要注意标本兼治。一般来说,机构改革的磨合期极易出现失能状况。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由几十个部门整合而成的新的国土安全部(含联邦应急管理署)就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在此期间,美国联邦政府曾因对卡特里娜飓风应对不力,而招致广泛批评。我建议采用研究式应急演练的方式,探索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框架、检验新的工作机制。具体做法是,利用虚拟的突发事件情景脚本,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领域的主要风险,逐一开展研究式桌面推演和必要的研究式综合演练。通过演练,认真研究应急指挥、综合协调、抢险救援、受灾人员救助、次生衍生灾害防治、基础设施恢复、危机舆论引导等应急功能如何落实,研究各个应急工作环节如何有效衔接。这样既完善了预案,又理顺了机制。
再其次,要尽快推进制度体系的完善。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规范、科学、有效运行,有赖于统一协调的法制体系支撑。目前,大量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与新的体制框架、工作机制要求存在较大出入,必须尽快进行系统性的修订完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2011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在奥巴马政府发布新的国家应急管理战略后,曾发动3000余名各方面专业人员,集中修订数十个联邦应急管理法规,迅速构建了适应新的公共安全战略的基本制度体系。我国也可以发挥人才大国的优势,在国家层面由应急管理部牵头,有组织地大规模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各专门法规的制定修订研究,开展有关法规、工作指南的修订或研究,为在短时期内尽快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层面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修订后,要鼓励各地有序启动地方性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和研究工作。在大规模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新体制、新格局下的全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面建立起与现代国家治理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最后,在基层应急体系建构过程中要落实系统治理。所谓系统治理,就是多主体共治。通俗地说,公共安全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社会各界参与,不能全由政府大包大揽。面对改革中的方方面面问题,大家要商量着来,在充分讨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拿出方案,完善各种应急管理制度与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完善和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方面,我们也要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以创新性举措去克服困难,推进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