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文化是在中小学校及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有关师生安全意识、理念、情操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形态、物理环境等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综合体系。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
校园安全观念文化。主要包含两大系统,一是信念系统,即信条、理想、奋斗目标等;二是价值系统,即道德、审美、精神等。在此观念下的安全教育包含两大内容:一是以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为核心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二是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及疾病预防教育,预防触电、溺水、煤气中毒教育,校内活动安全教育,校外活动安全教育,森林防火教育等。
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就是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宣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意识。在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的配合下,关口前移,抓行为体现,一则为保障校园全体师生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如顺序上下楼梯的行为能有效避免踩踏等事故的发生;二则培养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和自主安全行为的新时代公民。
校园安全制度文化。这是学校在安全管理中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师生权利的规定,是实现安全教学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学校不断充实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过程就是创建和推行校园安全文化的过程。制度建设要依法制订,以人为本,科学落实,做到规范化、网络化。
校园安全物态文化。安全物态文化主要指学校教育教学中为保护师生安全的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及为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而进行的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安全工具。灭火器;供应食物(饮用水、食堂购物渠道等);交通车辆;安全员的通讯设备、安全信息的传递;电器用品的质量等。
2.工程技术。房屋墙体的质量施工要求(如教学楼的护栏达到1.1米以上的高度);地面防滑技术(如教学楼楼道不宜使用抛光地砖);电梯等。
3.实验室的装备技术、医务室的医疗技术等。
实际上,上述安全物态不仅体现在建设方面,还体现在人对安全物态性能的了解及其使用上,如化学实验中不能轻易使用水来灭火等。